首页

搜索 繁体

穿越清朝当皇帝 第219节(2 / 4)

英法盟友的软弱,尼古拉二世一点脾气也没有了。

这支外交上的小插曲并没有对战局构成实质影响,双方数十万兵马仍在每天频繁的互相射击,偶尔有较激烈的交火,但对俄国人来说都是积累子弹的消耗数量而已。俄军是应付差事,而他们的对手则是在积蓄利量。由于俄国交通线的不发达,双方大规模的炮弹和给养,辎重等后勤物资的运输自从下了铁路线之后,就基本是靠人力和畜力,所以,象那几天的大规模的出击,并不是每天都能做到的。

当然,更加苦恼的是中央战场指挥官尼古拉大公,作为沙皇的叔父,也是前线爵位最高的人,他不能接受一场败局。所以,除了每天暴跳如雷的向后方要求补充给养之外,他还在酝酿着一场大反击,他亲自指挥的近卫骑兵部队也被派到了古辛努什斯克城(今乌兰乌德),他本人也执意将司令部迁移到了这里,与东南方的张玉作出一副强强对抗的姿态。

弹药是一方面,还有更重要的越冬衣物。穿着单衣的俄国士兵们可没有指挥官那份豪气,一日冷过一日的寒气之下,士兵们越来越打不动了,吵着要回家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无奈之下,尼古拉大公给前线的士兵们许下了最后一战的诺言。

这一战,尼古拉大公动员了近十五万人的部队,单是他亲自指挥的部队就达到了五万人,其余的十万人在漫长的战线上也将应声而动,为了沙皇和俄罗斯的荣誉,他们将作最后的殊死搏斗。作为对士兵们的犒赏,大批的越冬物资也开始在叶卡捷琳娜堡集结,跨越漫长的冰天雪地,向南方前线输送。

形势对于中央军来说同样不是太好,虽然士兵们不用为越冬衣物问题烦恼,但除了当地的蒙古士兵之外,就连从满洲调过来的部队也出现水士不服的迹象,每天除了伤员之外,都有大量的生病的军人送往医护所,战地救护中心几乎人满为患。

双方的士兵无一例外的都希望这场可恶的战争早日结束!

雄锋飞扬: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百九十六章 新西伯利亚攻防战

1896年1月6日,在尼古拉大公的亲自指挥下,十五万大军全线出击,在尚能作战的气候下,这是最后一次全面作战的机会了。过了这一次,严寒将全面控制这片土地,只有意志最坚定的魔鬼才能在这样的气候下运动并攻击敌人。尼古拉似乎抱定了最后的决心,要把俄国的铁拳重重打在中国人的脸上!

尼古拉大公派出了五万围城部队,他们要打败的新西伯利亚的两个师两万四千人以及张玉的指挥部,他们的西南方就是中央军大本营,那里有七万两千人的中央军官兵。所以,双方围绕着新西伯利亚,进行了激烈的攻防战。俄国人似乎是知耻而后勇。尽管面对着先进的机枪和掷弹筒的轮番绞杀,但是在尼古拉大公的亲自指挥下,五万人的部队轮番冲击,终于把新西伯利亚的外围防线给撕开了一个大口子。双方的后继部队也在西南方的鄂尔浑河(俄称塞琳娜河)与丘陵带之间的河床坡谷上,展开了绞杀战,俄国人的骑兵部队在这种地形下形成了优势,一度将张玉的援兵部队打得抬不起头来。

双方的攻防几乎没有换手的时刻,一直在持续的绞杀,硝烟把新西伯利亚的上空都变成了黑色。尤其是在鄂尔浑河东侧的坡谷上,双方展开了大规模的骑兵对决,棍布札布的三千蒙古骑兵充作了先锋,而随后的就是蒙古各部的增援兵力,在后方的炮火支援下,双方的两万骑兵几乎是面对面的互相全速冲近,这样的大规模对决下。几乎没有人用枪,俄国骑兵一部分配备步枪的精锐禁卫骑兵也收起了自己的步枪,随着使用马刀的伙伴们一起面对着同样使用马刀的蒙古骑兵。在库伦草原的那次暗无天日的骑兵对决中,俄国骑兵充分领教了蒙古铁骑的马刀和弓箭的厉害,事实证明,在开阔的高地和平原上只有原始武器才是骑兵手中最可怕的武器。

像上次的库伦大战一样,张玉还是把他的杀手锏草原苍狼放在了身后,依然是那支五千人的沉默的铁骑,依然是闪亮的圆形马刀,依然是魔鬼一般的黑色装束,令人看了从心底深处都会生出寒气来!纳恩泽这一次倒是老成了不少,默默的呆在张玉身后,随时等待最后的命令!

战场上的时光在这一刻像是倒流回了成吉思汗时代,勇气和士气在这种冷兵器的对决中占据了决定性因素,马刀对马刀的时候,一刹那的胆寒就会夺去一条生命,冲杀的喊声中,伴随着阵阵马儿的嘶鸣,一条条生命被刀光夺去,一匹匹战马失去自己的主人。

持续近两个小时的骑兵对决的同时,是双方步炮兵的混战,对于俄国人来说,只要撑住这条防线多一分钟,就能给后面的攻城部队多一分钟的决定性时间,而一旦防线失守,不仅自己这些人都命在旦夕。后方的尼古拉大公亲自指挥的攻城部队也将陷入内外交困的危局。摆在中国援兵面前的,也是这样的一个计算。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除了以铁拳对撼铁拳之外,已经没有第二条路可选!

这一役,张玉几乎投入了所有的预备军队,但是谁也没有料到对面的小尼古拉大公分出来的两万人俄军,骑步兵各一万人,加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