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55章(2 / 2)

纳任何身份不明的外来人员。

甚至连自证身份的机会都不给他,直接对着他们射箭,对待他们的凶残,比起身后穷追不舍的吐蕃人也好不到哪里去。

徐回逼不得已,只好带着这两个使者一路南下,避开交战地区,沿着雅州、邛州、眉州三州的连结地带南下,逃入山野荒泽之间,靠近平羌水北岸的洪雅县。

洪雅县位于三州交界,在行政区划上隶属于眉州,如今刚刚落入南诏之手,这里驻守着一大批应援吐蕃的南诏军队。

南诏,本称“蒙舍诏”,与云南国境内的其他五诏相鼎立,合称“六诏”,高宗时期,蒙舍诏君长细奴逻率先遣使入朝,自愿依附于中国,从此被列为大唐藩属国。

皮逻阁时期,南诏渐趋强盛,称霸六诏,开元年间,助大唐荡平西洱河诸蛮,并且一度打败吐蕃。开元二十六年,来长安朝贡,玄宗加封皮逻阁“特进,开府仪同三司”、“越国公”,赐名“归义”,进爵“云南王”,南诏建立。

天宝年间,南诏为了摆脱唐廷控制,发兵反叛,玄宗征天下兵讨伐,南诏遂北臣吐蕃,展开了两国联合对抗唐朝的长达数十年的光阴。

二十年之间,云南不为唐有,南诏的国王封敛金印,更改年号,禁闭边疆,在吐蕃的监视之下,与唐朝断绝往来,不再互通使者。

因此,对于如今的大唐来说,南诏也是西南边陲一个不可忽视的威胁,他们与吐蕃相勾结,对两国接壤的边疆居民的生命,构成极大的威胁。

吐蕃所过之处,烧杀抢掠,扫荡屠城,南诏则在战后用唐兵的尸体堆叠筑京观,留作战争的纪念,他们的刀尖上,源源不断留下唐朝人的血。

剑南道的军队耽于内乱,边防空虚,内地援军自从安史之乱以来就迁延难拨,增援的军队迟迟不至,没有人接纳他们,吐蕃与南诏步步紧逼,不肯退兵,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在吐蕃的侵逼,在南诏的挑怂之下,纷纷倒戈,中原来的汉人面孔,在这里变成众矢之的,一经发现,立马就会被隐藏于民间的暗探抓起来送到附近的军营,当做细作拷问。

尤其是那些妻子儿女落入吐蕃手中为质的羌族人,抓捕汉人更为积极疯狂,吐蕃宰相契钦赞公然给他们制定苛刻的规则,抓到的汉人品级越高,换回的人口和金钱越多。

徐回在康定的数月之间,曾两度跟雅州刺史尹辅仁进行交流,他奉命负责遣送唐使进入吐蕃,现在吐蕃人攻陷雅州,他的族人莫不受到性命威胁,他遂将国家机密尽数告知吐蕃将领,吐蕃和南诏的军队接连数日都在全线搜捕唐朝有品秩的官员。

吐蕃不接受他们作为和平的使者入境,但是却十分乐意以胜利者的姿态把唐使抓起来,送到前线向唐朝的将领和士兵叫嚣,壮大声势。

当尹辅仁在洪雅县的一处村庄抓到他们的时候,他们已经走投无路,徐回的第一想法是自杀殉国,他跟另外两个使臣交换了眼神,他们沉默不语,但是两双坚毅的眼睛,都在无声跟他说,他们的想法是一致的,他们都无法忍受就这样被送去唐吐战场的前线,让敌人拿着他们的生命,去得意洋洋地侮辱自己的祖国。

这两个使臣,隶属于鸿胪寺,分别在大唐鸿胪寺担任主簿和鸣赞,一个姓崔,一个姓杨。

崔主簿年愈三十,寡言木讷,在出使队伍里毫无存在感,身为他的同僚,大家都很难想象此种人是如何被发掘出来的,这样的人,世上比比皆是,似乎有他无他皆可。

徐回跟其他人一样,一开始难以将他放在眼中,对待他保持礼貌已经是他教养以内的友好。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