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匠人大多是边军负责修理兵器和辎重的人员,还有一些明显身上有不可逆转伤痕的残疾兵士,也被安排过来修建房子。
他们虽身负伤痛,却个个眼神坚毅,除了腿脚不便慢一些,干起活来不比健全之人差多少。
曲花间心中感慨,深知这份坚韧正是边城不屈的魂。
新来的匠人和学徒也都是老实勤恳之人,在秦枫的安排下分配了房屋后,把行李一放,留下老人和孩童在新家整理,便纷纷投入到工坊的建造中。
秦枫不愧是穆酒最为器重的亲兵之一,办事十分利落,短短几日就备齐了建造工坊要用的材料,此时又多了这些匠人和学徒,建造进度更是突发猛进。
短短半日,工坊的骨架已巍然立起,梁柱之间衔接紧密,显得格外稳固。
傍晚,穆酒下值归来,接曲花间一同回府,见工坊还有几日才能完全完工,让秦枫和杜文君负责后续的事宜,便将曲花间带走了。
两人分别骑乘着追风和踏雪,迎着夕阳在余晖中缓缓前行,马蹄声轻缓,影子被拉得老长。
曲花间侧脸看向穆酒,男人今日一身戎装,夕阳映照在他线条分明的轮廓上,泛起一层金色的光晕,像是故事中的战神,浑身包裹着功德金光。
被恋人接下班,是从未有过的新奇体验,曲花间嘴角不自觉地扬起。
真好!
-----------------------
第51章 木匠
很快, 弓弩坊便建造完成了,数十间只有立柱的房屋拼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宽阔敞亮的工坊。
工坊被分成四个区域,金属零件制作区, 木质零件制作区和组装区, 最边上还划出了一小片地方单独建了墙围成一个房间作为办公区和质检区。
弓弩坊修建完成, 工匠们也到位了, 各自带着一两个学徒被打散到各个岗位, 负责不同的零件。
这些日子杜文君也没闲着, 他将曲花间交给他的图纸临摹了数份,交给不同的工匠,又选出其中手艺精湛头脑灵活的,负责组装部分。
因为是流水线作业, 也预防有人互相透露制作方法, 拼凑出完整的图纸, 杜文君和负责督造的秦枫一商量, 将每个部门的工匠分开居住,重新调整了房屋。
这些日子顺带便修建了员工宿舍,离工坊仅几步之遥, 又修建了围墙将工坊和宿舍圈在一起。
工匠们每人一个几平米的小单间,里面桌椅床柜一应俱全,还有崭新的被褥工服,基本可以拎包入住。
唯一的缺点便是不能随意出入工坊围墙, 只有每七日一次的休沐日才能回伤兵营与住在那里的家人团聚。
不过这些要求在来之前东家便交代过了,曲家的工匠们都没什么怨言,而军营里调过来那些工匠则更加知足,毕竟他们从前在军营里是一旬才有一日休沐, 工钱伙食也比现在差远了。
因工作特殊性,弓弩坊的待遇比其他作坊都要好得多,大师傅一月五两银,学徒一月一两,除了基础工钱,还按制作出的成品发计件工钱。
除了这些,还有逢年过节的节礼奖金,每个季度会发放两套工服,从头上的发带巾帽,到穿在脚上的鞋袜绑绳全套都有。
弓弩坊建成之后,工匠们还没上岗,便领到了两套崭新的工服。
工服用料都是上好的棉麻布,有些工匠比较节省,便将就着穿自己的旧里衣,外面套上统一款式的外衫。
自家缝制的里衣什么颜色都有,领口处多少会暴露出来一些,负责管理后勤的杜文君也不会说什么。
这些上好的里衣,等休沐时拿回家去给家里人,不管是直接当里衣穿,还是用草汁姜黄染了色当外衣穿,都是很好的选择,比他们的粗麻布衣好上太多了。
很快,弓弩坊的一切准备工作都已就绪,曲花间特意请人翻黄历选了个吉利的日子,宣布开工。
因着工匠们光有图纸,还从未做过这些东西,只能摸索着慢慢试验,曲花间只能成日待在弓弩坊里。
一会儿去木工坊给工匠们解说下图纸上的线条和数字该怎么表现在实物上,一会又去打铁的高炉前提醒他们模具一定要统一,否则做出的零件标准不一,组装的时候很容易因为细微的差距组装不上。
忙碌了十来日,曲花间人都瘦了一圈,本就没什么赘肉的体态都纤细了许多。
从高炉房里出来,接过小林手中的帕子擦干汗水,曲花间又找到正在学习画统计表的杜文君,交代道:“马上入夏了,高炉房里实在难熬,记得给工匠们添一项高温补贴,从每年入伏前十日,到立秋后十日,每人每日二十文吧,会不会太少了?”
“东家心善,我替匠人们多谢东家了。”杜文君向曲花间行礼道谢,又说,“按每月休沐四日算,一人能多得半吊多钱了,在其他作坊里,能顶上两个人的工钱,匠人们应当是不会嫌少的。”
曲花间闻言点头,“那就好,天热了便让饭堂那边买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