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我靠种田养活二十万边军/花间酒 第22节(1 / 3)

要知道,光是满座火锅总店,去年半年的利润都是两万多两白银,百分之一也有二百多两,而他的工钱才五十两。

这简直跟天上掉馅饼似的,砸得胡管事晕晕乎乎,忙不迭道谢和表忠心。

“属下一定好好干,绝不辜负东家的一片信任!”

“嗯,我相信你,老胡,账册没什么问题,没别的事你就去忙吧。”

胡管事闻言,踌躇了一瞬,还是鼓起勇气开口:“是这样的,从前您父亲老东家在世时,手底下也有过几个得用的人,后来老太爷不是把他们都遣散了嘛,如今见东家您又开始做生意,就托我问问您可还招人?”

胡管事从前也是给原主父亲做事的,与那几位都是老相识了,关系处得还不错。

他因为曲福的姻亲关系重回曲家做事,其他几位便拜托他问问,看能不能也回来。

毕竟如今世道艰难,经济萧条,好工作难找,像曲家这样从不苛待下属的东家更难找。

曲花间对此事无有不应,直说让他将人带来看看,若是品行端正又有能力的,他会看着安排。

胡管事闻言满意的离去,换等在门外的杨管事和陈成进来。

杨管事负责城外各庄子的事务,陈成则负责糖罐山那边。

如今春耕已经全面结束,所有能开荒的地都已经种上了庄稼。

城外庄子上除了农田,还有养猪场和葡萄酒厂,酒厂最早要六月份才开工,所以现在还闲置着,而养猪场已经初具规模,基本能保证火锅店和卤味店的供应。

糖罐山那边春耕结束后事情便少了很多,陈成便自作主张带着人将山林里小块小块不集中的平地全部清理出来种上了野葡萄。

野葡萄很好种活,割上根半老不嫩的枝桠就能扦插成活,就地取材用木棍树枝搭上架子,也不需要怎么管理就能自己生长结果。

曲花间听了个大概,连连点头,又大手一挥给两人涨了工钱。

第27章 冬衣

清晨已过, 骄阳渐升,屋外石榴花开得正好,艳红似火,恼人的知了却不合时宜的飞进树荫, 嘤嘤嗡嗡地聒噪。

尽管小林听到蝉鸣便立即悄声过去将其撵走, 还是将正在睡懒觉的曲花间吵醒了。

曲花间向来睡得晚, 起得也晚, 但古代房屋到底没有什么隔音设计, 屋外动静稍微大一些, 就能将他惊醒。

手底下的人都知道他的习惯,只要没有要紧的事,一般不会早上来寻他。

胡管事是在午饭后带着人来的,他躬身行礼, 跟在身后的五个人也跟着弯腰。

经胡管事私下交代, 这五个人都是从前给原主父亲做事的, 能力品行都还不错, 除了他们五人还有几个能力不太行的,他自己做主给安排在分店做活计了。

只见一面曲花间也看不出什么,只让几人做了个自我介绍。

五个人年纪都不小, 最年轻那个,也有四十出头,和胡管事一个姓,胡管事叫胡广青, 他叫胡广蓝,两人是隔了三代的堂兄弟。

还有一个岁数最大的,叫吴家宝,已经五十二了, 在这个平均年龄六十几岁的年代,他这个年纪算得上是黄土埋了大半截了。

这么大岁数了还来找工作,曲花间向胡广青投去疑惑的眼神,胡广青会意小声在他耳边交代。

“老吴啊,前年雪灾的时候他家房子被压垮了,儿子儿媳都被砸死了,留下一对孙儿,平日里他老伴带孙子,他在码头抗包挣钱养家,身体好着呢。

而且他以前可是跟着老东家南下做过生意,很得器重,只是老伴儿身子骨弱,常年吃药,抗包已经供不起了,这才求到我这来……”

胡广青给老吴说了不少好话,又拍胸脯保证这人能力绝对是几人里面最强的,曲花间这才点点头示意继续。

另外三个分别叫周海,李勤和李富贵。

李勤从前是曲记杂货铺的掌柜,李富贵则打理过一间酒楼,周海是酒楼的大厨。

胡广青正在筹备开第三家火锅店分店,曲花间便让他将李富贵和周海带着,若合适就安排做掌柜。

李勤被安排去城外庄子上,给杨管事打下手。

而老吴,曲花间暂时没说要给他安排什么职务,只让他跟在自己身边做些杂事,老吴也不多话,点头应是。

“工钱的话,因为现在没什么工作给你,就按一个月三两银子给你算,包两顿饭,每十日休息一日如何?”

三两银子在曲家只比负责洒扫的婆子高一些,收入虽说跟码头抗包差不多,但不用下重力气不说,还包两顿饭,能节省一笔伙食费,老吴对此已经很满意了。

毕竟岁数到这了,力气一日不如一日,能得到这份轻省活计,他知道是东家看他可怜,想到家中日日都要吃药的老妻,和才几岁大的孙儿,老吴只剩下满满的感激。

——

老吴在曲家待了半个多月,平日里除了跟着东家去各处产业视察,就是看看账本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