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746章(2 / 2)

拢在李父李母的屋檐下了。

在李三娘守满了二十七个月的丧期后,时间就也来到了两年之后了。

小月牙都已经开始上启蒙学堂了,李三娘她也官复原职,准备着离开长安往江南的妇产堂去了。

在离开长安之前,李三娘她特特到君又来酒楼里订了一桌席面。

这是为了和还在长安的李家人,一起吃他们之间能吃的最后一顿团圆饭。

李大兄早就已经不做金吾卫了,一是他年岁不小了;

二是如今李父李母已去,李大兄和李大嫂的长子李大郎也早就在边关站稳脚跟;

李大兄他本就早早和李大嫂商量好了,待得给李父李母养老送终后,就去边城疏勒守着李大郎蒋胜男一家过活了。

他打算在那边塞之地颐养天年,享受含饴弄孙之乐。

至于进了不良人的李六郎,倒是用不着李大兄李大嫂操心了。

毕竟,就李三娘她与不良人统领不可先生这关系,李六郎的前程那是不用操心的。

而李大兄和李大嫂这一去,山高路远,再回长安,就不知是何年何月了。

更大的可能,就是两人不再回长安了。

至于李二郎?

他早就已经在一年前携家带口的去往江南了。

李二郎他颇有才干,在吏部考绩优异,又有徐敬真提拔,还有李三娘这个三品官的亲姑姑在,被外放至江南富庶之地为官,也是很好的了。

他携家带口,踌躇满志的赴任去了,期盼着能在地方上一展抱负。

江南富庶,李二郎虽是升迁,却也意味着举家南迁。

当时在渭水河畔,李三娘她和李家的其他人,亲自目送载着李二郎一家的船只消失在渭水的茫茫烟波里。

而李二兄一家?

李二兄的境况最是让人唏嘘。

在李父李母去世之前,李二兄就已经过得很是不容易了。

现如今,为李父李母守完孝期的他看起来更是苍老了许多,眉宇间都带着化不开的愁绪。

他依旧经营着李家在长寿坊里的医堂和药柜,托李父留下的口碑和李三娘这个高官的荫庇,他的日子就还算过得去。

但其实,如今医堂和药柜上的大部分事务都是由李五郎做的了。

至于李二兄他的大部分精力,就都耗在了看顾李二嫂身上去了。

为何李二嫂还需要人看顾?

这就要从那一年李三娘被武帝封为三品官开始说起了。

本朝上第一个以女子之身做到穿紫袍的女官,谁人不羡慕?

只有李二嫂对这结果很不能接受,甚至不能接收到,似是受了大刺激,竟是当众高喊“女子怎能做官?女子怎能不嫁人?”的话来。

这话……这话很是不可理喻。

要知道,这皇帝都是女人了,女子又为何不能做官,怎的就不能做高官了?

再说了,李三娘她又不是没嫁过人,不过就是和离之后,不再二嫁了就是。

哪怕女子不嫁人,那又如何?

就是男子不娶妇,又怎样?

只要你交得起税银,只要你不在意旁人眼光,你有能力过得好,还能不后悔,那不就得了。

可不知李二嫂她这是怎么了,竟在那日之后,便彻底陷入到了自己的世界,时哭时笑的;

好的时候她与常人无异,坏起来的时候那便是哭闹不休。

更严重的时候,她甚至生活都无法自理,吃喝拉撒都需要人伺候照顾。

李二兄不忍将她长期锁起来,只能日日带在身边,亲自煎药喂饭,擦拭身体。

李二兄他本也是一个有本事的医师,如今却被困在这一方天地里,与一个神志不清的妻子相伴终老。

这份长久的煎熬,消磨了他的意气,也让他与外界渐渐疏离。

但终归还是李母的那句话——既然你选了她,那你就得好好待她。

李五郎这个儿子倒是孝顺,他本就在科考之上没什么天赋,于药学一途倒是有些天分,如此他早早就放弃了科考的念头,安心的留在了李二兄的身边学习医术;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