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聊着:“这玉瑶也嫁人,接下来该玉瑛了吧?”
于水兰摆摆手:“得缓缓,这要再办桩喜事,我得上外头借高利贷了。”
都是街坊邻居的,谁家不知道谁。
刘银凤鼓捣她:“你这马上又要当奶奶,不得再热闹热闹吗?”
说到这个,于水兰:“你看报纸没有,说以后一家只能要一个孩子。”
前几年的口号是“一个太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街道、计生办和各国营单位都会动员和鼓励已经有两个孩子的年轻夫妇去做节育。
但今年风向又不一样,渐渐传出个叫什么独生子女政策。
刘银凤哪里搞得清楚这些,说:“怎么规定就怎么来吧。”
也是,于水兰:“我现在是发现了,孩子少也好,多了实在养不起。”
气她的人还多。
刘银凤:“太少也不行,我看两个正好,遇见事能相互扶一把。”
还扶呢,于水兰:“为把工作给平子的事,这一二年闺女就没给过我好脸色。”
刘银凤是疼女儿的人,向来一碗水端平,心想大人自己都没做好,孩子能学到什么呢。
但街坊邻居的,没必要扎人家心窝子,她顺着说几句“等玉瑶有孩子了就知道”的废话,到菜市场才各走各的。
——
罗雁在客厅一边看书一边等妈妈,听见一点脚步声就抬头看。
她看到第三次才是自己想见的人,把书扣在桌面蹦蹦跳跳迎出去。
刘银凤把饭盒塞给女儿:“快吃,热腾的。”
罗雁打开一看,用两只手指捏着包子的褶皱往嘴里送,咬一口才想起来喊:“哥!起床了!”
这一下没把罗鸿先叫起来,倒是罗新民拉开房门,一脸的惊慌失措:“我这是起晚了。”
什么起晚,刘银凤:“你今儿休息都忘了?”
罗新民都睡迷糊了。
他光听见“起床”两个字,这会才反应过来:“给我吓一跳。”
罗雁心虚道:“要不您再睡一会。”
罗新民后背在门框上蹭蹭:“我再不起,你妈也该嘀咕我了。”
说谁呢,刘银凤:“爱起不起。”
大概是报复,爪子在丈夫背上挠一下,还问:“是这痒不?”
罗新民哪敢说什么,吸口凉气:“是是是。”
罗雁偷笑,又去砰砰砰敲哥哥的门。
罗鸿一边大声应着“起了起了”,一边拉开门:“罗雁,门敲坏你给我换新的。”
罗雁送他三个字:“想得美!”
罗鸿没跟妹妹吵吵,搓揉着头发问:“怎么今天还穿裙子了?”
罗雁转一圈炫耀:“妈妈给我新买的哦。”
罗鸿的目光越过妹妹,大呼不公平:“妈,我怎么没有新衣服。”
刘银凤:“买了让你穿去干活?还不够糟蹋东西的。”
罗鸿本来在厂里上班还有个休息天,偶尔也捯饬一下自己。但现在开店做生意,一睁眼全是成本,哪还有停一停的时候。
他道:“要是生意好,过两个月我也招个学徒。”
刘银凤笑:“你别人家当徒弟的时候怎么说的?说将来要是做师傅肯定不让人家多干活。”
罗鸿:“我也没那么多活让人家干,就是帮我分担分担。”
说完自己觉得不吉利,拍一下脸:“肯定有活。”
正话反话都叫他说了,刘银凤懒得理他。
倒是罗雁大口咬包子催促道:“你快点,我今天车不能骑太快。”
罗鸿索性洗漱后把早餐装进饭盒里:“这样行吧。”
兄妹俩一块出门,在胡同口险些撞上周维方的自行车,好在双方都及时捏住刹车,瞪大眼睛看彼此。
罗鸿惊讶:“大早上的,你这是要去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