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和舅父管,她应该不用这么忙了才对。
可是庄子上的庄稼都成熟了,全都能收了。
春种秋收,这一轮庄稼全都是李暮歌的心血,别人出城是游玩,她出城是去庄子收庄稼,哪怕自己不下地,也会盯着别人收,自己手上捧着装订的小本子记录。
毛笔记录实在是不习惯,李暮歌烧了不少木炭做炭笔,裹着一层布就开始写。
白天写完,晚上回去誊抄整理,就这么忙活了半个月,才将她试验田的数据全都整理好,分门别类,从中寻到了在长宁城附近种地,目前最科学有效,人人能用的法子。
只是这法子到底有没有用,得等明年秋天才能确定。
不过她这个试验田的实验方法是非常奏效的,而且对当地能形成特别有效的推广,亲眼看见试验田里庄稼长势的佃户们纷纷表示,明年他们一定使用李暮歌的种植方法种地。
和以往朝廷推广一些新的粮种和种地方法,农人强烈的反对情绪完全不一样。
李暮歌好不容易整理好了种地的事情,又开始思考佃户们这种有违大庄官员常理的行为。
不过这次她不打算自己写总结了,这个问题,她丢给了最近跟着她跑了好几趟农庄的穆盈栀和颜士玉。
穆盈栀倒是很快就送上来了一份策论,颜士玉则慢了两天,主要是颜士玉对情况不是很了解,调查情况都调查了两天。
两人送上来的策论,核心大同小异。
都是认为,佃户们看到了李暮歌的诚意,被她感化,用比较文绉绉的方式说,就是君主仁慈,庶民自然顺从。
又是顺民思想那一套,李暮歌看完后表示很有参考价值,但绝对不是答案。
李暮歌上大学只到大二,而且大二才开学没多长时间,她高中上学的时候还比较认真,到了大学,就没那么拼命了。
现在就是后悔,非常后悔,早知道她要穿越,她每天头悬梁锥刺股的读书!
要是她能再有点儿文化,哪儿至于现在迷茫得像个不谙世事的孩子!
在李暮歌的抓狂情绪里,覃家大喜的日子到了。
覃韵诗与崔家的三郎君成亲,李暮歌拿着覃韵诗给的请帖,到了崔家。
因为是覃家嫁女,所以她得到崔家来。
崔家在京城的宅邸很大,因为崔家有一位开国国公,封号为“成”,成国公本人已经七十多了,年轻时在朝中做事,现在早已告老还乡。
崔家的三郎崔珏是成国公的孙儿,成国公有三个儿子,崔珏的父亲是成国公的小儿子。
成国公那两位儿子运气不太好,早年因各种原因,都没能活过他们的父亲。
所以成国公的小儿子成了世子,据说这位世子最喜欢的儿子就是崔珏,覃韵诗与崔珏联姻,是覃家和崔家强强联手,日后覃韵诗很可能会成为成国公夫人。
李暮歌光是理清崔家那乱七八糟的亲戚关系,就废了一晚上的时间。
她真的很讨厌这些贵族,为什么那么能生,为什么那么能活!
有时候真的很想让常怀忠复活,然后再砍几个世家贵族的人,减轻一下她的负担。
当李暮歌产生这个念头的时候,李暮歌就知道,自己已经背家谱背疯了。
这还是只看了崔家的,没看覃家的,不然她能更疯。
世家大族确实能生,导致存在时间长的世家大族,主支旁支的人加起来能有几百上千人。
好在,真正优秀的人到哪儿都是少数,包括这种大家族,真正能混到长宁,并且重要到需要李暮歌记住名字的人,更是只有千中之一二罢了。
因为世家关系的错综复杂,所以李暮歌在崔家看见工部侍郎崔明璋这个老熟人的时候,一点儿都不惊讶。
崔明璋是崔家人,虽然是旁支里的旁支,但他还是工部侍郎,别的崔家旁支不必邀请,崔明璋则不能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