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大宋市井人家 第167节(2 / 3)

人们喜欢的高雅菜式,色泽艳丽是金黄银白两色,吃起来滋味醇厚,融化了多种鲜美的味道,也成功过关;

借走叶盏高汤的那个大厨做了素高汤白菘,白菘削去硬菜帮,斜片成薄片,炖煮后鲜美中带着白菜特有的清甜,再搭配酥脆可口类似现代肉夹馍的胜肉夹,也是一道美味的菜肴;

有人聪明些,将便宜的皂荚子仁煮了用糖水浸泡,做了甜点,这道点心在民间叫“水晶皂儿”,正好大部分选手都呈现了正菜,他甜甜的点心独树一帜,很是讨喜;

也有人跟叶盏一眼购置了鸡身上最便宜最柴不好做的鸡胸肉和栀子花,独辟蹊径将鸡肉用栀子花染色成鲜黄色,这样染色做成的焖鸡因着色泽鲜明滋味不柴不散,也堪堪过关;

也有人选了饺子和肉饼,购买大量蔬菜,搭配一点调味的肥猪肉,用大量油煎过,来确保风味,有驼峰角子(类似饺子)和莲花肉饼,都是时下百姓流行吃的风味小吃。

反而是那些冒险将十文钱全部买了一小点鸡鸭鱼肉的选手大都被淘汰了:一丁点肉炒不成一盘菜,都不够诸多评审们一人一口吃的。想必这也是当初设置这环节的一部分原因。

清澈单纯的徒弟们看着参赛选手们做出的菜式,颇有心得。

她们或看其厨艺,或观其摆盘,或领略其巧思,从中都得到不少启发:怪不得师傅叫她们在这次比赛上多看多思考,原来真的能学到东西。

师傅固然手段高明,但其他参赛选手也并不是一无是处,身上有不少可圈可点的长处。

徒儿们学习完思索完后又惦记起了师傅:“师傅的菜式能呈现了么?”

此时在叶盏和玉姐儿的通力合作下,豆芽已经做完了大半。

“师傅何必这么麻烦?反正她随便做一道菜都能晋级。”有位徒弟甚为不解,眼睁睁看着其他选手都晋级通过了,师傅却还在不疾不徐穿豆芽,急性子的人已经开始按捺不住了。

“我觉得师傅是故意的。”蓬蕊安抚她,“大伙儿都爱闲谈讲古,豆芽赢得比赛听上去可比其他菜式赢得比赛更震撼,你信不信,明儿个全城的说书先生都会说师傅,而不是其他也通过比赛的选手?”

这倒是。

现在通过比赛的那些菜式,什么水晶皂儿、金玉羹、栀子花焖鸡、驼峰角子和莲花肉饼,都是京城里惯常见到的吃食,可师傅做的豆芽和豆腐却是从未见过的菜式。

所有人都可以预测到明儿个非但大街小巷都会议论这两道神奇的菜式,而且明天她们酒楼肯定会涌入大量点这两道菜的客人。

“对旁人来说这是比赛,可对师傅来说,这就是一场免费展示自家酒楼的机会。”

比赛嘛,变成了顺手的事。

真强者!

徒弟们在外面变着法崇拜师傅,叶盏和玉姐儿在这里忙,花椒油烧得滚汤,将穿好的豆芽在笊篱上过一遍油。

看着豆芽炸香,里头鸡茸馅颜色变化,跟豆芽颜色不同,便潇洒起锅。

旁边候着的小吏赶紧端菜,叶盏一边掸平围裙一边开口:“这两道菜一道是文思豆腐一道叫做银芽肉。”

好雅致的名字,豆腐细如发丝,岂不是就如文思才涌?豆芽雪白,不就是银芽?里头塞了肉,就叫银芽肉。

此时场上几乎所有选手都已经交上了自己的菜肴,所以大半的人都凑过去看叶盏的菜式。

虽然此时都已经知道就算不竞技,众望所归,叶盏也能够轻松突围。但大家还是想知道这两道菜滋味如何。

评委们就在这种情况下顶住众人的目光拿筷子夹了银芽肉品尝。

花椒油独有的芬芳香气先扑鼻而来,叫人一下就精神了,口水也忍不住开始分泌。

一咬下去,豆芽脆脆的,发出轻微的脆响,再往里就是滑腻的鸡肉馅儿,还有饱满的汤汁。

高汤浸泡的妙处在这时呈现出来,外脆里嫩,肉汁饱满,而且白菜豆腐熬成的素高汤吃起来滋味并不油腻,正好对冲花椒油油炸过的腻味。

“吃肉却不见肉,有油却不觉腻。”有位官员点评。

外面围观的百姓们忍不住集体咽了咽口水——费那么力气做出来的功夫菜,肯定很好吃吧?

此时有不少人心里想:今晚回家一定要吃个豆芽炒肉,吃不起这费时费工的银芽肉,就拿豆芽炒肉做平替,总之,一定要尝尝这滋味!

段行老在旁看着记恨。

他脑子飞快运转,立刻找出了漏洞,用不大不小的声音开口道:“说起来豆芽直接煨肉岂不是也能有这效果?何必如此费力?”

有位官员便也开口:“这质疑得有些道理,宓老板,你作何解释?”

段行老心里暗爽,又飞快添了一句:“官家颇为节俭,我们做黎民百姓的反而这般奢靡,不是好风气。”

他就不信官员们评判菜式时敢违背官家意思,推举这样的人上去!

徒弟们已经齐齐变色了。

玉姐儿更是恨不得将段行老肉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