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三七笑道:
“放心吧,这房子是东四二条的傅老爷子送我的,我跟他交情不错,他呢害怕德不配位,正在散尽家财,就送了我一套宅子。过户手续都是齐全的,房本就在我这儿呢。”
听到林三七这么说,大家都松了口气,只要是自愿赠予那就问题不大,更何况过户手续都办好了。
沈院长一听就乐了:
“得,东棉花胡同离这不远,咱们去瞧瞧婚房怎么样?趁过年还在半个多月,你们双方父母给添置点物件,过年刚好可以结婚。”
屋里人一听就闹轰轰起来,纷纷站起来想去瞧瞧林三七准备的婚房长啥样。
海运仓到东棉花胡同就差了不到二里地,几人走了十多分钟就到了。
林三七打开院门,众人鱼贯而入。
潘父和两个舅舅看得特别仔细,时不时指指点点。
沈院长悄悄碰了碰林苦参,低声说道:
“你这小儿子真的不得了,也可惜是在当下,如果早几十年在乱世当中,那他在江湖上也是一号人物。就算现在,他要出国住别墅出入小汽车也简单,但他还是留在国内建设国家,不容易。”
林苦参看着眼前的大宅子轻笑了一声:
“当年我们林家在花都,在香江都是有大宅子的。就这四合院跟我在花都的小洋楼比起来,还是小了很多,像我年轻时,敢闯敢拼,呵呵。”
金采凤则和潘母、干妈王慧琴一起,拉着潘晔开始参观起四合院屋内。
“嗯,这房子收拾得真干净,家具都齐全。小晔子,到时你们婚房就设在正房的东屋,瞧这面积够大。西屋就当书房。亲家母,你看怎么样?”
潘母有啥意见?这独门独院的都是女儿的,以后她想咋住就咋住,反正也没外人。
“好好好,我家晔子真是好福气啊,想不到小七这不声不响居然连婚房都准备好了。”
王慧琴做为媒人自然要吹棒几句:
“这说明小七是非常喜欢小晔,一心想把小晔娶回家,否则也不会如此有心,悄悄置下婚房呀。而且你们看,这明显都是重新装修过的,得花多少钱哦。”
潘母和潘晔一听,心里都是美滋滋的。
这年头四九城里,大多数大杂院都不通电,哪怕通电,因为是统一电费,就是一家交多少钱,所以每家每户都只有一盏灯。
地方小,一盏灯也够了。地方大,电灯多,那就要数灯泡的数量收电费,普通人家根本舍不得。
偏偏林三七这四合院里,每个房间都安装了电灯,连院子里都有路灯,灯火辉煌代表的是现代化,谁不追求呢。
潘晔站起身来,一个个房间走过去,脑子里闪现的,都是婚后美满的幸福生活,心里别提有多么美了……(本章完)
第378章 通化人参合作社
三天后,通化火车站
林三七嘚嘚瑟瑟从车箱里出来,尽管他已经棉衣外面裹着军大衣,内衣外面贴满了暖宝宝,仍然感觉整个人都要冻僵了。
对一个正宗南方人来说,东北的寒冷已经不是物理上的寒冷,而是魔法上的全方位360度无死角攻击。
看到林三七走一步抖两抖的样子,站台上的东北老乡们都是哈哈大笑。
其中有位中年男子问道:“同志,南方人吧?”
林三七扶了扶雷锋帽点点头:“首都来的,不过老家是花都的,南到不能再南了。”
“哟,怪不得,首都的同志咋会到我们这里出差啊?这冰天雪地,要啥没啥的。”
林三七知道人家这不是真关心你,而是在套你的话,这种边境小城突然来个陌生人,都会往行走的50万上想。
“我是首都中医院的,需要到你们这旮瘩采购人参嘛。另外我也想看看伟人笔下那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样子,感受一下祖国的锦绣河山。”
这话漂亮,套用后世的话说,叫政治正确,走哪都没问题。
果然,站台上的人一听这话,对林三七一下子就肃然起敬了,追寻伟人的笔下风光来,这是对东北最大的褒扬。
本来就外向的东北老乡们一下子就热情起来了:
“小伙子,你想去哪参观,说个地方,我们用扒犁子送你,保管让首都的同志感受到我们东北银的温暖。”
“扒犁是啥呀?”
“哈哈,扒犁不懂?就是书上说的雪橇,用马拉着,嘎嘎快。”
林三七懂了,这玩意儿几十年后,东北风景点跑一圈得几十块钱,估计现在是东北冬天的主要交通工具。
但雪橇是露天的,就东北这零下几十度的极寒天,坐雪橇不是享受,而是受罪,绝对会被吹成冰棍。
“不了不了,同志,你们谁好心能带我一程,到你们通化人参合作总社就成。”
“怎么不成,走,我刚好顺路!”
有一个乘客听到后,热情招呼林三七一同出发,还免费,不得不说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