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穿越清朝当皇帝 第473节(1 / 2)

静芬一甩手帕说道:“可不是嘛,自打皇上执政以来,这大大小小的仗就打个没完,皇上日理万机,您自个不觉得,我们心里可是惦记着您的身子骨呢。”

关绪清深深的望了静芬等人一眼,悠然道:“不打了,以后不会再有大仗了,说实话朕也觉得劳乏啊。以后天下太平,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众人一听都是一阵欢笑。

静芬抿嘴一笑,看出皇上有些醉了,便说:“时辰也不早了,今儿个珍妃生辰,依臣妾看,皇上今晚去景仁宫就寝吧。”

珍妃脸上一红,心里却欢喜得厉害。

没想到关绪清把手一挥道:“今儿个不去景仁宫。”

众人都是一愣,珍妃吃惊的看着皇上,关绪清接着说:“今个儿朕龙马精神,要与爱妃们大被同眠。哈哈……”

“……”

(本卷终)

风雷激荡三千里 第六百四十章 君临

这一年是中华35年,自世界大战以来,帝国中兴、海内昌平、各部井然。这一日,正是御门听政的时候,鸡还未叫,关绪清便由王商陪着,乘龙撵在太和门升坐,屏风、表案一应俱全。天交五鼓之时,午门击鼓,文武大臣列队从午门左右掖门而入,并按品级分列于太和门前两侧。

王商拧着公鸭嗓子高叫一声,太监们鸣响鞭,打得分外有精神。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大臣们行了一跪三叩礼,都抱着两手侍立着。

关绪清翻了翻案上的折子,随口对王商说:“都到齐了吗?”

“回皇上,大多都已齐了,中枢廷臣里内阁大臣熊希龄告病未来。”

“熊希龄病了?”

“想必是风热之症,太医院瞧过了,需静养几日。”

“嗯,熊希龄勤于治事,为国劳乏,也着实不易,回头朕瞧瞧他去。”

“皇上,先宣哪一部的官员奏议?”

“照老规矩吧。”

“喳。”王商立在石阶上,掂着脚尖高叫一声:“宣内阁大臣梁启超、载沣觐见!”

梁启超和载沣在平地里听得真切,对视一眼,迈步走上石阶,转到黄屏风后面,跪地向皇上请安。

“起来吧。”关绪清从手边展开一个折子,用朱笔在上面圈点着,也不抬眼便问:“湖南老神童病了?”

两人莞尔,知道皇上说的是熊希龄,梁启超笑道:“风热之疾,前日臣去他府上瞧过了,两手捧着个冰袋子,正去火降温呢。”

关绪清把批好的折子就手递给王商,笑道:“勤政是好的,但身子骨也要紧,朝散了咱们去看看他,顺便赏给他几斤灵芝,今日都是报喜的折子,这不,湖南、山东、直隶都称辖内出了祥瑞,那李长乐的折子里说,大名府一户菜农家里来了只凤凰,说的有鼻子有眼儿的,还说这老农素有眼疾,吃了一枚凤凰衔来的金丹,变得耳聪目明。朕问他那老农家里可有梧桐吗?李长乐说没有。朕说没有梧桐树哪来的金凤凰,李长乐便没词儿了。”

君臣三人又畅笑了一通。

关绪清又说:“更离谱的是有多一半省份都上了‘灵芝折’。”

“哦?怎么个‘灵芝折’。”

“说来也是个笑话,这便是那老学究盛昱起得名字,各省都奏报说发现了千年未有之祥瑞,迂腐者如江宁将军丰绅,前阵子给内廷进了一只锅盖儿大小的紫红蘑菇,蟹壳儿似的,还是硬的,偏说这是从自家后院里摘得的,还汇集了一帮文士写了一篇‘灵芝赞’,无非是把朕从头到脚夸了一通。此事之后,各省的‘灵芝折’便络绎不绝,内廷的库房乌乌泱泱堆的都是灵芝,回头朕也赏大臣们一些,虽说都是各地闹腾的虚文儿,但延年益寿总是有些功效,把身子骨养好了,为朝廷好好卖力是正经。”

梁启超拱手道:“皇上无须自谦,环顾古今,由秦始皇以降,皇上堪称千古一帝,此时的中华正处千年未有之盛世,虽说是虚文儿,起码也能拿来应个景儿,大臣们心思都一样,愿帝国永昌,皇上万寿无疆。”

关绪清点头道:“朕还不糊涂,老子说:大象无形,大音希声,此中的道理大了去了。眼下虽说四海昌平,百姓安居乐业,但这么大一个国家,难免出几个不肖之徒,偏就过不得太平日子,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任此种歪风滋长,上行下效,迟早乱了朝纲。这歌功颂德之声乱世有,盛世也有,有的是想升官发财,有的是想出个风头,倒是出于真心的不多。”

载沣说道:“皇上,依臣弟看来,这事也不能一杆子都打死。祥瑞还是有的。天下兴,河图洛书出;天下乱,山川河湖崩。各地大臣们都是孝廉出身,满腹诗书,会不懂这个理儿?愿意报就让他们报呗。”

关绪清不以为然的说:“象西安将军吉和说的‘万蚕同织一茧’,叫他进上来,他说是传闻;伊犁将军色楞额说‘谷穗九茎同枝’,朕昔年在藩邸见过,其实是一个大瘪穗,散分成几小穗而已。朕在山东曾亲自到谷地看,多得很,老百姓管它叫‘傻穗’,光长个儿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