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穿越清朝当皇帝 第211节(2 / 3)

这对于不景气的阿姆斯特朗船厂简直是雪上加霜,甚至有可能要为此而倒闭关门了。

可是遥远的中国却愿意购买这艘战舰,这让面临破产的船厂心怀感激,并迫不及待的将百分之15的股份卖给了帝国投资银行,使得中国对这座船厂的股份攀升到百分之25,急需要战争经费的英国政府也很快同意了这艘铁甲舰的出售。

此时,西北地区的急报像雪片一样向京城传来,早一天的时候,关绪清已经也从奏折中知道了这件事,西北地区战况比蒙古地区还要激烈的多。在刚刚结束了库伦战役,沙皇就向中国西北地区派出了二十五万大军,伊犁将军常清则紧急从各地抽调了十几万兵力,再加上当地牧民,团练,驻军等等,加起来也凑了三十万人,被俄军戏称为“伊犁杂牌军”。西北战况相对于库伦战役来说还是有差距的,因为蒙古骑兵没有经过大战洗礼,所以除了群狼战术外缺乏相当科学有效的战法。同时,西北地区拥有相当数量经验丰富的俄军,他们长年与浩罕等中亚汗国进行战斗,其战斗力一直保持旺盛。

西北战争的形势是,李起风一部在伊犁地区与俄军展主力会战,双方并没有太急于进功。而南疆的刘锦棠则比较艰苦了,所部人马正与俄国人在喀什噶尔以西的阿图什展开了激战,都动用了主力进行撕杀,双方的战斗进行了将近一个星期。后来刘锦棠出奇谋派兵光顾了俄军的补给线,以至于大部分的补给物资很难运到俄军手里,也造成了俄军士兵士气低落。进入腊月以来,天气越发寒冷,在没有多少保暖措施的前提下,有不少俄国人被冻死,许多不堪忍受饥饿,不得不相互残杀受伤的士兵以裹腹,补给的问题造成了二万俄军在饥寒交迫中痛苦的死去。

时隔不久,伊犁地区的俄军主力也遭到了同样的问题,那里的俄国人本想在当地进行补给,可是由于他们在新疆地区所犯下的恶行,当地百姓又恨又怕,看见俄国人就躲起来,或是为了躲避战火迁居到其他地方。不时有俄国分队外出寻找补给物资,可是每当这个时候,当地的百姓就会跑去通知中国军队,中国军队很快就在半路上截杀这股俄军。

到后来俄国人不得不动用一个旅的兵力进行抢夺,开始还很成功,到后来当地的百姓看到俄国人,就钻入地窑或者逃跑。再加上中国军队的堵截,令俄国人的补给越来越困难。最后不得不跑到更远的地区进行掠夺,刘锦棠知道俄军补给困难,一方面加强对俄军补给线的破坏,一方面对出来作乱的俄军进行打击。缺乏粮食和棉衣,俄军的死亡数量急剧增加,每天从军营里抬出来的尸体成千上百。

无奈之下,指挥官伊格纳切夫中将不得不下令撤退,可是还没有撤退出中俄边境时,就遭到了刘锦棠的全面追击,饥寒交迫的俄国人根本没有反击能力,遭到中国军队的大规模屠杀。剩余的五万多人终于拼死杀出重围,退回到维尔内堡。

“伟大的俄罗斯人无法对抗中国军队的赖皮打法。”这是伊格纳切夫给这次战役的失败找的最冠冕堂皇的借口。

ps:鲜花多多的砸点,谢谢,保持前10啊

雄锋飞扬: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军火商

中俄之间战斗还在持续着,中国经济并没有受到中俄战斗的影响,反而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在沿海城市,有一些官员非常担心俄国终有一天打进京城,像当年的英法联军一样血洗帝都。所以他们把在京的产业要么出售要么转到南方,避免被战争波及。这一年,中国的税收高达三千万元,几乎是欧洲小国的总和,可国家正处于多难之秋,哪个地方都需要钱,再有就是现在帝国财政上还没有形成统一预算,这造成了很大的浪费,这也是让关绪清非常头痛。现在的战争虽然占有优势,但战争的风险是最大的,没有百分之多少的赔率,只有成或败。刘锦棠的西北,张玉的蒙古骑兵,张作霖的远东边防军都需要大量军备物资,好不容易把这些费用给补上了,袁世凯要钱的折子又递到了,马六甲海峡是亚洲的生命线,加强海防无可厚非,钱物刚刚划拨下去,各地枪炮局的折子又像雪片一样放在关绪清面前,中俄大战开始以来,耗费的弹药量已经超过中法战争和中日战争,而且消耗量还在不断增加,照这样下去,没等战争结束,国库就要被掏空了。为此,帝国财政部的官员们每天都愁眉苦脸来向皇上抱怨。关绪清也是顶着一脑门子官司,对李震他们大加指责。

这一天早朝的时候,李震等人再次奏报了各地的钱粮亏空,而且一说起来就滔滔不绝,令关绪清好不恼火,他忽然一拍玉案:“别说了!”吓得李震赶忙跪倒在地,不敢再吐半个字出来。

关绪清一手支住额头,额上的青筋突突直跳,过了好半天才平静下来,对着阶下一抬手:“起来吧。”李震这才战战兢兢的站了起来。

“朕知道你们这些日子为国事奔波劳,也着实不易。朕恼火的是,你们掌握帝国经济命脉,凡是要多动动脑筋,想点儿解决的法子,不要每次来都罗罗嗦嗦只会找一堆困难搪塞,如果是这样,朕要你们这些大臣有什么用。”关绪清皱着眉头说道。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