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一旦制造成功就批量生产。
在江南造船局技术总监汤宏正在法国设计师的帮助下建造与“乘风”、“破浪”相同的巡洋舰,已经有一艘下水试航了。为了庆祝大清造出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巡洋舰,关绪清特为此舰取名为“崛起”。
一切都照着关绪清的计划在一点一点的变为现实,终于在英国的三催四请之后,在各部队弹药补充齐全之后关绪清终于下达了对俄国进军的命令。
所谓师出有名,关绪清洋洋洒洒的一篇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宣战书热情四溢。
国人看的热血沸腾,国际上更没有任何的指责或者抗议,更是得到了英国1000万英镑的军费赞助。
“沙俄夙以征服亚、欧大陆,太平洋为其国策。数百年前,尼布楚条约规定绰尔纳河附近向下流入石勒喀河左岸之格尔必齐河定为两国之边界。
自此河源之石头山起,顺该山之岭脊直至于海:凡山南流入阿穆尔河之大小河流,均属大清国。但其沙俄狼子野心,时常越界抢劫、杀人放火,多次借口重划边界割我大清国土,我大清本着人类福利与世界和平,一忍再忍,一让再让。原期侵略者之沙俄于遭受实际之惩创后,能反省。
在此时各友邦亦极端忍耐,冀其悔祸,陴全太平洋之和平得以维持。不料残暴成性之沙俄,执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国友邦公开挑衅,扩大其战争侵略行为行动,甘为破坏全人类和平与正义之戎首,逞其侵略无厌职野心。举凡尊重信义之国家,咸属忍无可忍。兹特正式对俄宣战,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俄之间关系者,一律废止。特光绪十二年八月十九日。”
一句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俄之间关系者,一律废止。让之前中俄签订的军事同盟变成了一张废纸,不但不用履行支付军费的条款,胶州湾也不用租借,更是借口对友邦英国动兵,对其出兵。亚历山大三世在看到光绪的这张宣战书之后,已经抓狂到了连自己家人都不认识的地步了。见人就打,见东西就扔。
沙俄零星的阻击根本无法抵挡大清三十多万铁骑的进攻,更何况在西伯利亚平原上又无险可守,八、九月份的天气让长期呆在南方的士兵也没有什么不适应的感觉,一个多月的时间大清铁骑风卷残云般横扫了整个西伯利亚。
更让俄国抬不起头的是在连续一个月内跟两个国家签订了两份停战协议,与英国签订停战协议赔了巨款。与中国签订停战协议割了2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至此,中国与俄国的边境线重新划分,东起尼古拉耶夫斯克西至新西伯利亚。
大片的国土回归,使得中国的常规陆军更显得不够用。而大清如今采用的还是当时比较流行的职业军人制度,而后世较为流行的服兵役制度并未推广。
逐鹿东亚 第九十九章 货币改革
到了十月中旬的时候,终于在得到俄国巨额的赔款后,英国兑现了支付大清1000万英镑的承诺。坦率的说,英国人经过这次中英缅甸战争之后,对中国人是恨之入骨。关绪清手握1000万英镑却买不到英国任何东西,这不由使他非常的头疼,但是用英镑去买德国、美国的货物肯定会被他们赚取相当多的差额。所以大清的货币改革迫在眉睫。
可是要实现货币的改革还是相当困难的,因为如今各地督抚都通过“火耗”、“厘金”赚取老百姓的钱,填满自己的腰包。所以货币的改革一定程度上是损害了各地督抚的利益。
“火耗”起源于明代万历年间,张居正实行一条鞭法后,赋税普遍征银,百姓所缴的银子由于纳税量不太多,大多以小块的碎银为主,各州县衙府汇总上缴国库时,要将碎银熔炼成大块,在碎银熔炼过程中发生的损耗,州县官吏要求百姓补足,于是在应缴税银之外,纳税人还要多缴一些,这多缴的部分就叫“火耗”,用来补偿熔炼碎银损耗和运输费用。
按照碎银熔炼损耗规律,一般损耗率在12左右,而州县官吏却大肆多征,每两加耗到二三钱,附加税达到正税的2030,有时更高。清初,征收火耗比明代有过之而无不及,康熙年间各省征收火耗一般省份达到30%。
至于厘金,则是另外一样害民的东西。厘金起源于咸丰于江北大营筹措镇压太平军地军饷。当时清廷根本没有多余钱支付军费,而清朝早在顺治年间就定下“永不加赋”的铁律。
于是当时朝廷官员就想出一招,在各地设局劝捐。说是捐款,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加赋。
全国局卡总数有二千二百三十六处之多。局卡既多,用人亦滥。厘局差事最优,厘局薪金不多,主要是靠侵蚀朘削而得此巨款。得一厘差,每年可获万金或三、五千金不等。官场中竟有谓“署一年州县缺,不及当一年厘局差”之语。
而在同一地区不但捐局系统庞杂,而且厘捐名目繁多。以江北为例。抽捐机构有江北粮台、江南粮台、漕河总督和袁甲三军营四个系统,由扬州至淮安不过三百里路程,中间设有八个厘卡;苏州至昆山不过五十余里,竟有四处收厘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