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翦商(出书版) 第26节(3 / 4)

须有耐心,结果没有灾祸。

九二爻曰:“需于沙,小有言,终吉。”大意是,在沙地设伏,但 周人为此发生了小的争论(可能是对设伏地点有不同意见),最终的 结果吉利,有俘获。

九三爻日:“需于泥,致寇至。”大意是,在泥泞中设伏,终于等 到敌寇进入伏击圈。

六四爻曰:“需于血,出自穴。”可能是说,在袭击敌村落的战斗 结束后,地上还有流血的伏尸,但有些周军不急于撤走,并在村内再 次设伏,等藏匿者(逃入地窖中)出现时将其捉获。

九五爻曰:“需于酒食,贞吉。”可能是说,假意举行招待宴会以 诱俘对方,占卜的结果吉利。

显然,上述这些战术来自很多成功的战例,应是自亶父以来周人 积累的捕俘经验。

最后一条上六爻曰:“人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如前文所述,这句爻辞的意思大致是说,周人的捕俘生涯始于三位不 速之客到豳地窑洞里拜访亶父,邀请周族定居周原。

《易经》里为何会有这么多周人生活的真实记录?这便涉及周昌 创作《易经》的目的:研究各种事物背后的因果联系,最终建立一套 翦商的理论和操作方法。对此,我们后面会专门介绍。

《易经》从未记载过周人捕俘的数量,但前述文王大宅地窖的一 片甲骨(h31 : 3)给我们提供了难得的信息:“八月辛卯卜曰:其梦 启;往西,亡咎,获其五十人? ”显然,这是文王为捕捉五十人而占卜。 看来,周人每次捕俘的数量在数十人范围,不算太大。

逃脱的公羊,顽抗的羌酋

《易经》的大壮卦也是关于捕猎俘虏的,而且爻辞中多次出现了 公羊(班)被捕获和逃脱的场景。

大壮:利贞。

初九:壮于趾。征,凶。有孚。

九≈ot;一:贞吉o

九三:小人用壮,君子用罔。贞厉。莪羊触藩,羸其角。

九四:贞吉,悔亡。藩决不羸,壮于大舆之就。

六五:丧羊于易。无悔。

上六:族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艰则吉。

周人捕俘的对象是羌人。甲骨文“羌”的字形,羊头,男人身, 所以大壮卦里的公羊应是羌人的代称。爻辞中频繁出现的“壮”字, 高亨解释为“戕二也就是伤。3

初九爻曰:“壮于趾,征,凶,有孚意思是,脚会受伤,出征 的结果凶险,但有所俘获。

九三爻曰:“小人用壮,君子用罔。”意思是,对地位低的羌人(小 人),可以打伤以后俘获(用壮),但对于部族的酋长(君子),最好 用猎网捕获,以避免其受伤。这自然是因为,在商人那里,人牲的地 位越高越珍贵,最好保证其无伤损。殷墟甲骨显示,商王会用“羌方伯” 献祭,这种羌人首领也最受商王列祖列宗的喜爱。

此外,有些还有利用价值的俘虏,可能会被周昌释放,委以某些 职务。《墨子o尚贤上》有一处记载说:“文王举阂天、泰颠于置罔之中, 授之政,西土服j意思是说,闵天和泰颠都是文王在猎网中发现的 人才;文王让他们管理政事,于是西土部落皆归附周邦。

这可能是周昌为争取某些特定部落的归附,对俘获的上层人物的 一种利用。但有这种好运的俘虏肯定是极少数。此外,《墨子》的这 处记载也颇为诡异,不知它是如何获取蛮荒时代的周族信息的,所以 它的本意也可能是说,阂天和泰颠原本就是用网捕猎的猎人,后来得 到了周昌的重用。

回到大壮卦的九三爻,爻辞继续说,“贞厉”,即占卜的结果不太 顺利;然后,“班羊触藩,羸其角”,即公羊冲撞到篱笆上,羊角被篱 笆绊住。这似乎是比喻羌人首领被猎网捕获。

九四爻曰:“贞吉,悔亡。藩决不羸,壮于大舆之馥。”意思是, 占卜结果吉利,没什么后悔的;公羊又撞破了篱笆逃走,还破坏了大 车的辐条。这可能是隐喻被网住的羌人首领又逃走了,还在抵抗乘车 追逐的周军时打坏了车辆。可见,周人是驾着马车捕俘的,而且捕捉 完整且没受伤的首领的难度要大得多。

六五爻曰:“丧羊于易。无悔。”显然,这里用的是商朝先祖王亥“丧 牛于易”的典故,但用代表羌人的羊替换了牛,应当是隐喻某些差点 被捕获的羊(羌人)逃脱了。占卜的结果是不需要后悔。可见,周昌在 使用商人先祖的掌故时,未必忠实于原意,或者说,他更重视古为今用。

上六爻曰:“轼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艰则吉。”意 思是,没能逃脱猎网的羌人首领,就像羊角被缠住的公羊一样无法进 退。占卜的结果是没什么收获,经历一番艰险,反倒有吉利的结局。

那么,大壮卦为何要用公羊代表羌人,还写得这么隐晦?本书认 为,这可能是因为周人和羌人有古老的同宗亲缘,对周族来说,替商 朝捕猎羌人在道义上是一种耻辱。所以,即便创作《易经》时,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