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翦商(出书版) 第1o节(3 / 4)

都在商朝开国之后近百年。

晋南中条山区有零星的铜矿,夏朝时,夏县东下冯和绛县西吴 壁都出现了冶铜工场,应当和二里头夏都存在铜料贸易,但还无法 确定是否属于夏朝直接统治。而在商朝初期,关于王朝统治的铁证 出现了。

在早商,东下冯不但建起了夯土城墙,还有密集的大型仓库建筑: 位于城内西南角,每座建筑的夯土地基皆圆形,直径10米左右,中 央有柱洞,十字形夯土墙基把建筑分成四个扇形隔间,圆形地基外缘 还有外墙的一圈柱洞和墙基。总体来看,仓库是圆形的造型。

圆形建筑成排分布,密集而有序。有限的发掘区内已经挖出十几 座,而根据钻探迹象推测,这组建筑至少有七排,每排六七座,总数 近50座。

2019年,东下冯发掘四十年后,在偃师商城也发现了同样的大 型仓储区:地基呈圆形,室内有十字形木骨土墙,和东下冯的建筑完 全一样。由此,证实了东下冯和商朝的直辖关系。

东下冯仓储区f501、f502圆形建筑发掘照片

偃师商城内的这片仓储区,紧邻西城墙,编号为vni基址群, 区域面积达四万平方米,接近三个标准操场,估计有圆形仓储建筑 100—120 座。

偃师和东下冯的圆形仓储区基本同时建成,造型和整体布局完全 一致,说明出自同一群规划者,是商王朝主导之下的产物;尤为重要 的是,它也显示了商王朝的政治控制范围。这是仅靠陶器“文化”难 以确证的命题。而且,东下冯和偃师商城的政治关系一旦确定,处在 它们之间的垣曲商城的归属也就解决了。

以上说明,在商朝早期,王朝的统治已伸入晋南运城盆地。这段 路程不算太遥远,但隔着黄河和中条山脉,地理环境和之前商人习惯 的东部大平原很不一样。可见,商人在努力探索新的地域。

巨型府库之谜

接下来的问题是,这种圆形建筑的功能是什么?有学者认为是粮 仓,也有认为是存放食盐的仓库。中条山北麓有一片咸水湖泊形成的 古盐池一一解州盐池,距离东下冯商城仅有60公里,路程地势平坦, 交通便利,而再去往垣曲和偃师商城,则需要翻山和渡过黄河,交通 比较困难。所以商人很可能在东下冯设立了庞大的食盐仓储和转运站。 有学者称,已经对东下冯商城仓储区的土样做过鉴定,这里的钠离子 浓度远高于其他地点。这似乎也证明了圆形建筑是食盐仓库。7

西都偃师商城并不只有这一处仓储设施。在它之前,已经发现两 处长方形的大型仓储建筑群,分别编号为ii区和iii区:南北狭长, 呈网格状紧密分布,每座建筑南北长约25米,东西宽约7米。

数量同样惊人。ii区有六排,每排约16座,总数近百座。iii 区的规模类似。仓储建筑中间还有水池的遗迹,可能是为灭火储备 的水源。

jllllllllllllllll iiiiiiiidhiiiiiii iiiiiiiirhi bobbiiibbboih] ooobb i r; i nil 门「打:门门门 ≈gt;! r; i: r: r:门

—j 一, n b u l u =≈ot; l a l u l」l」l」lj i」

■■i已确认的夯土基址 [二二二12推测存在的夯土基址

i i水池遗迹 !二二二]发掘区域

偃师商城ii区长方形仓储建筑分布平面图

0 50米

偃师商城iii区长方形仓储建筑分布平面图

东下冯和偃师的这些仓储区,环境都很类似:有院墙环绕的封闭 空间,戒备较严;使用时间可能近百年,有修补和重建的痕迹;仓储 区内少有生活垃圾(陶片),说明几乎没人在里面生活,应该属于守 卫森严的王朝禁地。

偃师ii区和iii区的仓储区里藏的到底是什么,目前还没有答案。 遗址破坏比较严重,保留下来的只有夯土地基,基本没有留下墙垣和 室内设施。有学者推测是兵器库,但规模过于庞大,当时应当没有如 此多的兵器需要集中存放。

从空间和需求等因素看,粮仓的可能性比较高。但当时的粮储很 难装满如此巨大的空间:以单个建筑容积长20米、宽5米、高3米统计, 这二百座建筑的容积为六万立方米,可储粮七万余吨。当时的偃师商 城总人口不可能达到六万,即使以六万计,这些粮食也足够吃四五年。 在以自然经济为基调的上古时期,如此巨大的粮储设施很不可理解。

从粮食来源估算,哪怕是当时洛阳盆地的所有聚落缴纳的粮赋, 也难以填满这些仓库;也许还有外地缴纳,但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 粮食并不适合陆路远距离运输——除非借助黄河-洛河航道。从商族 人习惯湿地生活和行船来看,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在东汉时期,都 城洛阳东郊就有巨大的国家粮仓“常满仓”:“永平五年作常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