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01节(2 / 3)

加入书签

而李世民呢?笑眯眯在旁看着,没有半点要帮忙的意思。

如此半个多月,就连长孙氏都有些看不下去了:“你也不劝他歇歇。”

“他若累了自己会歇。”李世民握住长孙氏的手,“承乾虽对政事权力有些懒怠,可对某些东西却是十分在意,更愿意为之付出。只需找准方法,他自然能自己动起来。”

长孙氏一顿,目光幽幽看过去:“二哥是故意引着他办差?”

李世民眼睛微眯:“承乾不是总说能者多劳吗?他既有这能力,那就让他多劳一会儿。”

长孙氏轻笑:“你就不怕承乾回过味来与你急?”

李世民脸上笑容缓缓收敛,免得严肃起来:“观音婢,翻过年承乾便已十三,虚岁十四了。”

听他语气郑重,长孙氏眸光闪动:“二哥的意思是……”

李世民拉着她并肩坐下,从桌案上取出几本奏折她。长孙氏看过后心中略有了些揣测。这些都是夸赞承乾,为承乾请功的。

“承乾虽然年少,对我唐的贡献却不输任何一人。无论是农事上的种种创新,陆续得出的新作物与新农具;还是文坛上的大杀四方,仅一年颠覆世家格局。这些功绩众所周知,人人得见。便是以往欠缺的军功战绩,如今也有了。”

李承乾大败高句丽,将高句丽纳入大唐国土。这一仗赢得十分漂亮,唐军几乎没有什么伤亡。

他利用金德曼,将新罗的次战场转变成主战场,从而使新罗承受了高句丽最大程度的主力,唐军便自其中用最小的代价获得了最大的利益。

这不但是一份军功战绩,还是一份十分耀眼的军功战绩。

李世民嘴角笑意再次升起:“他年岁也差不多了,我打算过些时日让他理政,责令群臣,朝中之事若非十分紧要的,都可交由东宫处置。”

皇上健在,由太子理政?

长孙氏心神大震。

李世民却犹自在说:“你也得忙起来,给他

挑个太子妃。以他现在的年龄,亲事定下,过两年再成亲也使得。刚巧那会儿他理政也有些时间了,各方面处置应当都已得心应手,咱们正好来个双喜临门。”

双喜临门?成亲与登基一起?

长孙氏瞠目结舌,还没等她说出话来,但听咚一声,紧接着是奶声奶气的“哎呦”。

李世民起身将李治从书架后揪出来:“你能耐了啊,什么时候学会偷听了?”

李治不服:“谁偷听了。我先来的,比你们先来好不好。”

“你来做什么?”

“我同小皇叔玩捉迷藏呢。这里是你平日批阅奏折、处理朝事之地,他肯定不敢来,我躲在这最合适。”

李世民:……你还知道这是我批阅奏折处理朝事之地呢?

李治眼珠一转:“小皇叔这么久找不着我肯定急了,我去寻他。”

一溜烟如泥鳅般从李世民的手里挣脱出来,滑溜溜跑走。

东宫。

李承乾眯起眼睛:“阿耶真这么说?”

李治肯定点头:“我亲耳听到的,绝不会错。”

李承乾咬牙切齿:“就觉得他最近的眼神与态度十分不对劲,合着是藏了一肚子坏水打算坑我呢。双喜临门?我可去他的双喜临门吧!”

李泰与李丽质同时发问:“大哥打算怎么办?”

李治赶紧抱住李承乾:“你说的我都做了。阿耶那边有何消息我都第一时间来告诉你。你得答应我,不管你想干什么,都要带上我。”

“那你再帮我一个忙。”

李承乾嘴角上扬,这样那样交代一番,李治拍着胸脯保证一定做到,然后兴高采烈离开。此后好几日俨然从熊孩子化身乖宝宝,一个劲缠着李世民各种装乖卖巧,黏乎乎,亲昵昵,想尽各种办法吸引李世民的注意,拖住他的步伐。

直到第四日,东宫仆婢满头是汗跑来,心急如焚呈上一份书信。

此信是李承乾写给李世民的。

【阿耶,我跟青雀丽质还有老裴微服私访、游历天下去了。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百姓那么多,我想去帮帮。正所谓鲜衣怒马少年时。没有一次离家出走的少年时代是不完整的。行侠仗义,快意恩仇,岂不爽哉!咱们江湖再见!】

信上内容不多,意思却很明了。

李世民暴怒而起:“他走了?他以为自己是谁,说走就走,还带着弟妹。就他们几个?他到底知不知道这有多危险!”

东宫仆婢欲言又止。

李世民厉声大喝:“有什么话,说!”

“殿下不只几个人,他还带了好些东宫宿卫。”

李世民:……他是该庆幸这小子还知道带上人手以安全为重呢,还是该懊悔太早给了他那么多宿卫亲兵!

淦!李世民当年给予兵权、给予东宫诸多特权、给予李承乾许多自主之权的时候绝没有想到,李承乾有一日会这么用。

李世民眼中冒火,看着信上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